29 3 月, 2018
反迫遷連線的2017年–工作與財務報告

國際公約審查
兩公約(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》、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》)
四年一度的兩公約國際審查,在2017年1月第二度舉行。反迫遷連線串連各居住權團體一同撰寫報告並參與審查,為國際審查委員們反映台灣社會真實情況。審查結束後審查委員給予台灣政府78點結論性意見,其中11點是與居住權相關。
針對這些結論性意見,政府要撰寫行動計畫,並召開審查會議邀請民間團體出席提供意見。會議中成功爭取到要求內政部、財政部建立非正規住居的基本資料,也請立委提案要求內政部完成這項工作。
《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》(CEDAW)
雖然在聯合國,婦女與住房權是重點議題,但是在台灣,卻長期未有相關研究累積。CEDAW公約預計將在2018年6月進行國際審查,反迫遷連線除了於2017年7月與其他團體一同提出「CEDAW民間共同回應報告」之居住權部分內容,同時也申請婦權基金會CEDAW民間報告補助計畫,於9~10月進行3場焦點訪談,及舉辦《台北·女人·家》紀錄片放映會、女性遊民座談會,撰寫居住權主題報告「探索台灣社會性別角色與住房、土地權利」。
國際交流
聯合國居住權特別報告員Miloon Kothari教授
在2017年1月的兩公約國際審查中,其中一位審查委員是聯合國第一任「居住權特別報告員」(Special Rapporteur on adequate housing),我們邀請Kothari教授在審查後留台數日,拜訪各地自救會、給予演講。其後於12月我們與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、台灣人權促進會一同再度邀請Kothari教授來台,於法官學院、法律扶助基金會、內政部等單位舉辦培訓課程。(部分課程有錄影,請見第四季工作報告)
菲律賓與香港
反迫遷連線與數個國際居住權草根組織維持友好與交流。2017年菲律賓都市貧民組織「Kadamay」成員、以及香港「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」成員分別來台,與我們合作數場公開講座。3月我們響應聲援Kadamay佔屋行動的國際串連,之後Kadamay成功與國家房屋委員會(NHA)對話,獲得不會迫遷這些佔領居民的承諾。儘管如此,NHA仍堅持讓貧民住不起的安置住宅政策,如今佔屋行動仍持續進行中。
出版品

反迫遷手冊
2017年5月反迫遷連線與台權會共同出版了「反迫遷手冊」,簡介台灣常見開發制度(土地徵收、市地重劃、都市更新)以及非正規住居議題、遊民的生存處境,同時規劃「如何面對」以及「常見迷思」等內容,希望對當事人、協助個案的工作者有所幫助,共同推進台灣居住權保障。
議題活動與培訓
非正規住居
反迫遷連線在2017年7月及8月舉辦以非正規住居為主題的講座,推廣居住權議題,部分活動與文章特別介紹到「瑠公圳百歲人瑞迫遷」案,此案仍在訴訟中,難得的是一審出現居民不須拆屋還地,同時引述居住權的判決,在台灣實屬罕見,值得進一步探討,反迫遷連線也持續追蹤協助此案。(各講座錄影請見第三季工作報告)
居無定所者
近年遊民與公民團體幾次向北市府及台北車站陳情,希望共同協商找到妥適多元的置物措施方式。2017年3月底我們收到通知,台北市政府與台鐵以「國家門面」為由,欲強行清理台北車站遊民家當,經民間團體緊急串聯行動後暫緩。11月初,台鐵與北市府又再度公告清理。11月15日,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回應民間團體訴求,召開「協商臺北車站遊民置物空間」會議,此乃台灣政府史上第一次邀請遊民坐上會議桌。行前反迫遷連線亦串聯邀請法扶基金會一同與會,協助釐清政府清理、乃至於丟棄居無定所者家當,此一行為的法律爭議。
遊民的家當,相當於他們的家,他們所有的一切都在裡面。對待遊民家當,程序上應該更謹慎,更尊重,更加保護他們的生存權益。
法扶律師巡迴講座
有鑑實務界目前較不熟悉居住權相關制度,且當非正規住居面臨訴訟問題時,幾乎會因佔用事實而敗訴,地主的所有權往往是比較被重視的。為了討論這類案件的訴訟能夠如何引入居住權,反迫遷連線與法律扶助基金會、台灣人權促進會2017年在台灣各地舉辦4場居住權巡迴講座,供有興趣了解的法扶律師報名參加。
修法倡議
都更相關法規
內政部於2017年陸續祭出「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設置條例草案」、「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草案」以及「都市更新條例修正案」。我們參與相關公聽會與撰述投書,並針對「都市更新條例」提出民間版修正草案。
國產相關法規
由於許多非正規住居是居住在國有地上,因此與國有財產相關的法規對居民影響相當深遠,在現行法規下,迫遷事件層出不窮。包含《國有財產法》、《各機關經管國有公用被占用不動產處理原則》、《國有非公用不動產被占用處理要點》,反迫遷連線與台灣人權促進會合作,提出修法草案版本。
財務報告
反迫遷連線於2013年組成,2016年開始往財務獨立的組織發展,2017年,我們完成社團法人登記,各種捐款管道亦在年初建立。
目前小額定期募款狀況,只到達初期目標每月46,910元(包括穩定聘請一位工作人員的人事費用及維持組織運作的事務費用)的30%,邀請您加入小額定期捐款人的行列,支持我們的工作,做我們穩定的後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