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 12 月, 2017
2017年第四季工作報告

居住權與女性
延續第三季的【居住權與女性】相關活動,十月我們與當代漂泊協會合作,舉辦「撞牆撞到頭都腫了–台灣女性無家可歸者的出路?」座談會,並將相關結果一同整理進CEDAW民間報告中。

▋10/14《撞牆撞到頭都腫了–台灣女性無家可歸者的出路?》座談會
現行政策與服務措施的侷限,就如同一道一道的牆。
女性街友在過程之中,不斷四處碰壁。
台灣在2009年簽訂《兩公約》,其中保障了「適足住房權」,政府必須讓每個人「安全、和平且有尊嚴地居住在某處的權利」得以實現。
更早在2007年,台灣簽訂《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》,必須立刻採取措施消除性別歧視,積極促進性別平等。
儘管如此,有一群人長期受到嚴重忽略—不僅無家可歸,更因為相關政策長年缺乏性別敏感度,而落入更為脆弱的處境。
2017年,台灣進行兩公約審查,國際人權專家給予台灣的結論意見與建議指出,政府應確保婦女的住房與土地權被實現,包括無家可歸的女性。
本次座談由無家可歸姊妹的生命歷程、街頭生活出發,每位與談人引言15分鐘,最後有一小時的討論時間,我們希望一同來探討台灣法規未竟之處,以及如何落實她們應有的權利。
主持人簡介:

▌CEDAW民間報告
本報告自居住權之消極保障面出發,探討居住相關議題中的女性處境。藉由三次的焦點座談以及兩場邀請專家與談的公開活動,收集當事人、組織者、民間團體、專家學者的經歷及看法。我們整體的結論是,
- 儘管開發與拆遷相關的法規政策並沒有對女性的直接歧視,然而實際執行時,會因為傳統觀念、以及既有不平等狀態的影響,容易間接讓女性處在特別不利的處境。
- 政府對居住權易受傷害相關群體(例如遊民、無產權者)挹注的資源不足,政策亦不夠完備,在整個群體都缺乏保障的情況下,其中的性別議題似乎成為無法被看見的次要議題,使得女性處境更為弱勢。
詳情請見CEDAW民間報告全文。
無家可歸者
▌台北車站無家可歸者之家當遭北車與北市府公告清理
遊民行動聯盟、台灣當代漂泊協會、台灣人權促進會、反迫遷連線、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、世新大學社發所遊民工作坊
修法及政策監督
國際交流



▌12/10-12/16 Miloon Kothari教授訪台系列活動:經社文權利的裁判與運用
法院能否決定國家該投注多少資源,來滿足人們的居住、醫療、教育等需求?當人們的生活水平低落,法院能否要求國家伸出援手?
在台灣,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」與「公民政治權利國際公約」的施行法,已經通過了八年,也經歷了過兩次國際審查;按理來說,兩公約早不該是「沒有牙齒的老虎」。然而司法實務上,對公約的運用仍相對保守;尤其經社文權利的救濟,一直存在許多障礙。
究竟司法實務與公民社會該如何運用這些權利?因應國際人權日,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、台灣人權促進會、台灣反迫遷連線邀請首任聯合國居住權特別報告員(2000-2008)Miloon Kothari教授,來台進行一週的系列講座與培訓。
●國際人權日講座〈發展主義與人權侵害--以桃園航空城為例〉
與談人:桃園航空城反迫遷聯盟
●律師與NGO培訓課程〈經社文權利的可裁判性〉
與談人:徐揮彥(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所長)、郭銘禮(台北地院法官)
●居住權講堂一〈「違建沒有居住權」?--大觀與華光社區〉
與談人:華光社區訪調小組、大觀社區自救會
●法官學院培訓課程〈經社文權利的可裁判性〉
與談人:林明昕(台大法律系教授)、郭銘禮(台北地院法官)、錢建榮(高等法院法官)
課程直播錄影連結:第一段、第二段、第三段、第四段、第五段、第六段、第七段、第八段、第九段
●居住權講堂二〈大平台,有多難?--樂生經驗談〉
與談人:樂生保留自救會、青年樂生聯盟
●居住權講堂三〈替代方案?--紹興社區案例〉
與談人:郭銘禮(台北地院法官)、黃麗玲(台大城鄉所副教授)、紹興學程
主辦單位: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、台灣人權促進會、台灣反迫遷連線
各場次合辦單位:台北律師公會、法官學院、法律扶助基金會、國立臺灣大學、蔡瑞月文化基金會
串聯及推廣

▌台大X 報導者 2017小田野計畫成果展
反迫遷連線受邀參與「台大X 報導者 2017小田野計畫成果展」,展出海報介紹居住權議題,也介紹我們自己。

▌台灣人權學刊邀稿
2016東亞迫遷法庭後,台灣人權學刊來信邀稿。反迫遷連線執委陳虹穎、徐亦甫共同撰寫的文章於2017年12月第4卷第2期出刊「東亞迫遷法庭及台灣居住權運動現況與挑戰」。
▌協助大林蒲案之英文報導
獨立記者Nick Aspinwall想要撰寫高雄大林蒲案的報導,因為發現2016東亞迫遷法庭所收集到的大林蒲案件資料而聯絡我們。之後我們協助轉介,讓記者順利訪問到當地居民。報導連結
▌法律扶助基金會
●法扶巡迴講座
2017年與法扶合作的巡迴講座來到最後一場!10月21日反迫遷連線的執行秘書高蓁誼和政大政治系翁燕菁老師、桃園地院孫健智法官到桃園法扶與律師們分享什麼是居住權?以及國內外相關實務。
●聯絡平台
非正規住居的案子,由於被認為是「無權占有」,除了兩公約外,沒有可以主張以保護居住權的法條,儘管經濟情況需要法扶協助,仍然很可能會因「顯無理由」而被各地法扶駁回扶助。我們與法扶希望改善這個情況,初步先建立反迫遷連線與法扶的聯絡平台,如果有非正規住居居民遭遇迫遷相關訴訟,經濟情況需要申請法扶,可與反迫遷連線聯絡,我們可協助申請或覆議。
▌國內反迫遷個案串連及諮詢
協助項目 | 案件名稱或案件所在地區 | 案件類型 |
持續追蹤協助 | 新店瑠公圳百歲人瑞迫遷案 | 非正規住居 |
諮詢 | 花蓮都市計畫再9區 | 整體開發(區段徵收或市地重劃) |
諮詢 | 花蓮都市計畫再18區 | 整體開發(區段徵收或市地重劃) |
●聲援記者會
11/1 | 讓南鐵行政聽證揭開蔡賴政權虛偽面紗 |
12/16 | 拆橋救樂生✊機廠減一軌 還樂生尊嚴 |
會務與財務

▌會員大會
反迫遷連線在2017年11月5日召開每年一次的會員大會,秘書處向會員報告2017年的工作以及財務情況,並討論明年的年度預算。
▌小額募款狀況(12/31)
▌財務報告
社團法人台灣反迫遷連線 季收支表2017/10/1~2017/12/31 | ||
項目 | 金額 | 說明 |
第四季收入 | 180,787 | 第四季包含以下收入 |
6,700 | 會費收入 | |
124,087 | 捐款收入 | |
50,000 | 補助收入_民間 | |
第四季支出 | 104,056 | 第四季包含以下支出 |
人事費 | 17,088 | 包含一執行秘書與一兼職會計。為節省支出,執行秘書之部分人事費暫由其他民間團體計畫支應。 |
辦公費 | 包含以下費用 | |
1,472 | 郵費、電話費 | |
3,898 | 金流手續費等雜項支出 | |
業務費 | 包含以下費用 | |
2,950 | 活動海報印刷費 | |
5,950 | 活動講師旅費 | |
8,900 | CEDAW專案活動講師、受訪者誤餐費 | |
28,800 | CEDAW專案受訪者及讀書會講師出席費 | |
1,200 | 場地費 | |
33,798 | Miloon Kothari教授來台日支費、活動講師費 | |
第三季餘絀 | 76,731 | 收入減去支出 |
流動資產 | 313,099 | 因為有些帳目會有延後收付款的情況,例如月初才會支出前一個月的人事費、透過網路收的捐款下個月才會匯入等等,此數值顯示12/31之存摺數字,僅供參考。 |